Show last authors
1 ITIL 4强调服务的最终目标是“共同创造价值”,而这个过程一定是从需求出发的。无论这个需求来自用户、来自业务部门、还是来自系统自身,只有被准确识别和分类,后续的价值流才能高效、闭环地运转。所以,我们今天就来聊聊——在ITIL 4框架下,如何识别价值流的输入和需求来源,以及这一步为什么如此关键。
2
3
4 ----
5
6 == **一、为什么要识别价值流的输入和需求来源** ==
7
8 **1.价值流起点决定设计方向**
9
10 如果不了解价值流从哪里开始,那我们在设计流程、分配资源、制定SLA的时候,就很可能偏离实际业务需求。ITIL 4告诉我们,价值是从“需求”开始流动的,所以识别清晰的输入,就是把握住了价值流的发起点。
11
12 **2.不同类型的输入影响流程设计**
13
14 不同来源的需求往往对应着不同的流程要求、优先级规则、处理策略。例如:
15
16 * (((
17 用户请求可能需要身份校验和审批;
18 )))
19 * (((
20 监控告警则必须快速自动响应;
21 )))
22 * (((
23 新功能需求可能需要跨部门协作评估。
24 )))
25
26 如果在设计价值流结构时不加以区分,就容易导致流程泛化、响应滞后,甚至流程设计失效。
27
28 **3.避免遗漏和重复处理**
29
30 现实中很多组织经常会出现“重复处理同一件事”或者“遗漏处理某类需求”的问题,这通常是因为输入识别不完整。明确需求来源可以帮助我们搭建更全面的价值流输入模型,确保所有信息都有“入流口”,而不是在流程之外游离。
31
32 [[image:1750747553831-712.png||height="472" width="815"]]
33
34 ----
35
36 == **二、ITIL 4视角下的典型价值流输入类型分类** ==
37
38 **1.服务请求类输入**
39
40 这是最常见的一类输入,来源于用户提交的标准服务请求,例如:
41
42 * (((
43 开通账号;
44 )))
45 * (((
46 权限调整;
47 )))
48 * (((
49 重置密码;
50 )))
51 * (((
52 工具安装。
53 )))
54
55 它们的特点是:规则明确、需求标准、处理路径固定、可配置自动化。
56
57 **2.事件驱动类输入**
58
59 事件类输入通常来源于监控平台、自动化系统或外部集成系统,常见的有:
60
61 * (((
62 系统故障告警;
63 )))
64 * (((
65 性能异常;
66 )))
67 * (((
68 安全威胁识别。
69 )))
70
71 这一类输入要求响应速度快、处理机制可自动触发,常常配合自动处置机制联动执行。
72
73 **3.变更与需求类输入**
74
75 这类输入源自于产品迭代、新业务上线或用户体验反馈,通常包括:
76
77 * (((
78 功能优化;
79 )))
80 * (((
81 新系统上线;
82 )))
83 * (((
84 架构调整建议。
85 )))
86
87 它们一般需要进入评审、立项、排期等流程,是推动价值流演化的重要入口之一。
88
89 **4.主动发现类输入**
90
91 还有一类较少被关注但极其重要的输入,来自于内部评估、审计、数据分析,例如:
92
93 * (((
94 问题管理中识别的潜在缺陷;
95 )))
96 * (((
97 审计报告建议的流程优化点;
98 )))
99 * (((
100 运营数据反映出的瓶颈。
101 )))
102
103 这类输入常常推动流程改进、服务提升,是ITIL 4持续改进机制的重要触发来源。
104
105
106 ----
107
108 == **三、如何构建价值流输入识别机制** ==
109
110 **1.建立输入来源映射图**
111
112 建议在组织内部绘制一张“价值流输入来源图”,包括:
113
114 * (((
115 每种输入类型;
116 )))
117 * (((
118 来源系统或角色;
119 )))
120 * (((
121 对应的触发方式(人工/系统);
122 )))
123 * (((
124 是否需要审批与验证。
125 )))
126
127 这张图能帮助我们快速识别“漏口”,也为流程自动化提供了设计依据。
128
129 **2.设定输入接收机制**
130
131 每一类输入都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接收方式、入口通道和触发启动的价值流:
132
133 * (((
134 用户请求统一通过服务门户;
135 )))
136 * (((
137 告警事件由AIOps平台统一汇聚;
138 )))
139 * (((
140 新功能需求统一走产品需求平台;
141 )))
142 * (((
143 数据改进建议汇入改进管理系统。
144 )))
145
146 统一的接收机制,既能降低重复处理,也方便数据沉淀与后续追踪。
147
148 **3.配置处理策略与优先级判断**
149
150 不同输入不能“一视同仁”,必须根据类型、影响范围、紧急程度设定响应策略,例如:
151
152 * (((
153 服务请求按SLA等级定义处理时间;
154 )))
155 * (((
156 告警输入按影响分级设定自动触发;
157 )))
158 * (((
159 功能需求按季度计划进行打包处理;
160 )))
161 * (((
162 改进建议定期集中评估后统一立项。
163 )))
164
165 这套策略应在价值流设计中同步配置,确保“识别—处理”之间形成联动闭环。
166
167
168 ITIL 4大师级课程官方授权讲师长河老师原创,末经许可,不得转载
深圳市艾拓先锋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