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ow last authors
1 最近一份《中国IT服务产业发展指数报告(2024)》显示:在过去五年中,国内IT运维服务市场的总体规模增长了近40%,但行业平均利润率却下降了12%。这组数字很耐人寻味——业务规模在扩大,但收益空间在被压缩。为什么?因为大多数运维企业依旧停留在“人力密集型、项目导向型”的商业模式,缺乏系统化的成本控制与价值延伸能力。要突破这一瓶颈,必须从**成本与价值的双维度**重新理解ITSS标准中的“服务经济学”。
2
3
4 [[image:1764215694597-866.png||height="351" width="521"]]
5
6 ----
7
8 === 一、旧模式的困境:规模增长≠价值增长 ===
9
10 传统运维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是设备维护、系统监控、故障响应等基础性服务。这类服务的共性是**低附加值、高人工依赖**。以一家中型集成商为例,他们在全国承接了数十个数据中心的维保项目,人员成本占运营支出的68%,每新增一个项目,几乎都意味着要增加一线工程师。这就是典型的“规模陷阱”:
11
12 * (((
13 收入增长依赖人力扩张;
14 )))
15 * (((
16 利润空间被人工成本和价格竞争压缩;
17 )))
18 * (((
19 业务模式无法沉淀知识和数据资产。
20 )))
21
22 而GB/T 28827.7《成本度量规范》中明确指出:**运维组织的成本控制应以自动化率、服务成熟度和知识复用率为关键指标**。也就是说,降本不等于削减投入,而是通过流程、工具、知识等“可复用要素”提升成本效率。
23
24 ----
25
26 === 二、新模式的崛起:从技术到价值的结构性跃迁 ===
27
28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新一代IT运维服务商已经开始以**数据驱动的服务模型**重构盈利逻辑。他们不再仅靠派人巡检,而是通过智能监控、云端托管、流程自动化等手段,把运维服务从“体力劳动”转为“智力服务”。这类转型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:
29
30 * (((
31 **人员投入下降 30%**;
32 )))
33 * (((
34 **服务一致性提升 25%;**
35 )))
36 * (((
37 **客户满意度提升 18%。**
38 )))
39
40 更关键的是,他们不再以“项目完工”为终点,而是以“服务价值持续提升”为目标。这正是ITSS标准所强调的“服务价值闭环”思想。
41
42 ----
43
44 === 三、标准视角:成本与价值的平衡机制 ===
45
46 在ITSS标准体系中,成本控制与价值创造不是对立关系,而是**一体两面**。GB/T 28827.1-2022 中指出,运维服务的成熟度衡量不仅取决于流程完整性,更取决于**服务经济性**。一个高效的运维体系,应该在三个层面实现平衡:
47
48 1. (((
49 **流程经济性**:通过流程自动化减少重复性劳动;
50 )))
51 1. (((
52 **组织经济性**:通过角色复用与技能交叉提升资源效率;
53 )))
54 1. (((
55 **客户经济性**:以体验和信任为核心,提高长期合作价值。
56 )))
57
58 我常在评估项目中看到这样的情况:一些企业为了降低短期成本,削减培训、压缩人员、延迟工具更新,结果反而导致事故率上升、满意度下降、返工频繁。
59
60 真正的成本优化,是让“标准化”和“自动化”替代“加班与应急”。
61
62 ----
63
64 === 四、案例:一家能源集团的成功转型 ===
65
66 三年前,我辅导一家能源集团的IT服务团队进行商业模式转型。
67
68 他们原本的运维体系几乎完全依赖人工,项目利润长期徘徊在3%左右。经过分析,我们帮助他们制定了三步战略:
69
70 1. (((
71 **流程数字化**:引入监控自动化平台,将事件、告警、工单打通,实现7×24小时无人值守;
72 )))
73 1. (((
74 **服务分层化**:将服务拆分为“基础保障”“性能优化”“数据洞察”三层,让客户可以按需付费;
75 )))
76 1. (((
77 **价值可视化**:通过可量化指标(如系统可用性、能效比、响应时间)展示服务成果。
78 )))
79
80 一年后,他们的人力成本下降了27%,利润率提升至9%,同时获得了ITSS三级成熟度认证。
81
82 更重要的是,这家企业的客户续约率达到95%,因为他们从“维护供应商”成长为“数据服务伙伴”。
83
84 艾拓先锋组织基于ITSS的运维流程沙盘实战演练,大家可以在现场通过实,掌握设计和优化ITSS流程的方法。
85
86 ----
87
88 === 五、商业模式优化:从“项目型”到“服务型” ===
89
90 ITSS在成本度量规范中提出一个非常关键的指标——**单位服务成本(Unit Cost per Service)**。它反映了企业在提供单个服务时所需的资源消耗,是评估盈利能力的核心。通过数据化管理,企业可以识别低效环节,实现“精益化运营”。我曾见过一家运维公司将该指标引入CRM系统,实时计算每项服务的人力与资源成本,帮助管理层即时决策:哪些服务该标准化、哪些该外包、哪些可以通过自动化代替。这种“动态成本管理”让他们在一年内将毛利率提升了近40%。
91
92 ----
93
94 === 六、持续改进:从标准到创新的螺旋升级 ===
95
96 在我看来,IT服务的商业模式优化并不是一场“革命”,而是一种持续演化。
97
98 企业从“被动响应”到“主动规划”,从“项目驱动”到“数据驱动”,从“成本导向”到“价值导向”,每一步都离不开标准化的支撑。
99
100 未来,ITSS的成本控制理念将与AI运维(AIOps)和FinOps深度融合,实现**成本预测、自动调优与价值量化**。那时,成本控制不再是“节省开支”,而是企业可持续创新的核心能力。
101
102 我常提醒客户:**在IT服务行业,最大的浪费不是资金,而是无价值的努力。** 只有让每一分投入都能转化为客户体验和业务价值,企业才能真正实现“高效、可持续、可盈利”的运维管理。
深圳市艾拓先锋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